【资料图】
6月17日,“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联合调查组通报“鼠头鸭脖”事件调查处理情况。通报称,通过查看食堂后厨视频,查阅采购清单,询问涉事食堂负责人、后厨相关当事人、当事学生和现场围观学生等,并根据国内权威动物专业辨识,判定异物不是鸭脖,而是老鼠头部。此前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和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异物为鸭脖”结论是错误的。(6月18日人民网)
联合调查组认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此次事件负主体责任,涉事企业负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监管责任。目前,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依法吊销涉事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涉事企业和法定代表人顶格处罚。下一步,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单位、涉事企业和责任人。
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指鼠为鸭”有了权威定论,事件真相水落石出。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将被严厉问责,实乃咎由自取。但是,“指鼠为鸭”之荒唐、影响之恶劣、教训之深刻,令人“三观”被刷出“下限”,引人深思。
一件普通的食品卫生事件,何以引爆舆情?原因并不复杂。涉事企业出于一己私利,费尽心机掩盖真相;当事高校惯性思维应对,急于大事化小,包庇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自以为“一言九鼎”,不惜为“指鼠为鸭”背书。在他们心中,学生“舌尖上安全”、法律法规、主体责任、监督职责,一律视如敝履,连同基本常识,被抛却脑后。
问题是,大数据时代,网民都有“麦克风”,且不乏“福尔摩斯”,有图有视频的热点事件,真相不容歪曲,也不易歪曲。老鼠和鸭子本不属同科动物,“鼠头”与“鸭脖”外观区别显著,即使孩童也不难分辨,遑论“眼睛雪亮”“神通广大”的亿万网民。有关部门将“鼠头”指认为“鸭脖”,无异于指鹿为马,胆大妄为,有辱公众智商,引爆舆情,不足为奇。
令人欣慰的是,鉴于舆情持续发酵,江西省高度重视,组成联合调查组,推翻了“指鼠为鸭”结论,廓清事实真相,还“鸭子”以清白,给涉事者以“痛击”,有力回应公众关切,有助挽回政府公信力,值得肯定。
“指鼠为鸭”是近年来极为典型的重大舆情事件,从事件发生、网络曝光、学校“核实”、监管“核查”、公布“结论”、舆情发酵、提级调查、结论反转等,链条之完整、牵涉面之广、影响之恶劣、情节之跌宕,堪称“经典”,是极为难得的反面教材,值得深入剖析。
为此,有关部门别轻易“放过”这个典型案例,应当在坚决问责、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把“指鼠为鸭”事件列入各级干部舆情业务培训必读案例,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警示广大干部尊重常识、敬畏法律、坚守底线,切实提升舆情处置综合能力。
关键词: